聊聊本届广州车展上展出的那些亮眼技术

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11124001707149744686.html,侵删。

[汽车之家 新鲜技术解读] 每次大型车展都不止单单是新款热门车型发布而已,特别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还有那些未来很可能影响我们并对我们出行产生深远影响的新技术。众所周知,随着新能源势力的崛起,技术方向已经逐渐向新能源化、智能化、便利化转型,今天就跟随我的镜头一起看看车展中那些亮眼科技。

作为本次广州车展的“主场”厂商,我们先来看看广汽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智能技术。首先是搭载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的一台AION LX PLUS车型。可以看到车辆搭载了三枚激光雷达(车顶和左右轮眉上方),三枚雷达为辅助驾驶功能保驾护航。

车顶上方的屏幕显示了,三个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可实现的全场感知画面,智能摄像头可感知行为并预测。参观人员站在车前,做出动作,屏幕上所显示的画面无延时,基本可以做到实时显示。ADIG4.0智能物联系统,可实现无感启动、全新AR实景导航、DMS+OMS座舱监控等功能,座舱系统芯片则来自高通8155芯片。

广汽埃安本次还向我们展示了未来智能生态相关信息,可以看到整个生态系统都是依托于前面我们看到的ADiGO系统并持续迭代进化而来。宗旨是打造面向无人驾驶和万物互联的全新概念。更加智能、多元及互联是未来最大主题。第二代家用7kW智能充电桩通过手机端互联,即插即充。此外还展示了A480超充桩,官称可实现480kW充电功率,“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另外一款机器人充电解决方案也值得我们注意,该系统面向无人驾驶时代的充电需求,可实现全部自动充电且无人参与。依靠车机物理导向弥补充电口配合差,实现顺畅衔接。

对面的广汽传祺展台还摆着一台搭载ADiGO系统的GS8,在同样的位置分布着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可实现300°交叉覆盖视野、10~30Hz动态调整环境感知刷新率以及0.2~0.05°动态调整垂直分辨率。

在展台的角落还摆放着几个未来出行的场景模型,通过模型我们可以看出这辆紫色出行工具的主人应该是一名音乐家,车中摆放着吉他和DJ调音台,车旁的模块化墙面摆放着各色模块胶囊。实际胶囊就是旁别这个大个紫色出行工具,未来我们的车可能都会停在墙上,真说不定。

第二个场景无论配色还是车辆外形都更“复古”一些,也更接近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车型。在2035年的海南,年轻人开着电动车出游,可以看到车内造型非常简洁并且使用了模块化设计。车辆采用双座布局,看小场景车辆内也许还可以容纳一台电动自行车用于短距离代步。

最后一个显然更加战斗一些,悬浮形式非常科幻,整体造型更接近于我们今天熟悉的F1赛车,整体采用灰、橙配色。另外可以看到驾驶员的装备也非常科幻。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及面部识别技术。首先多模语音识别技术现在可根据摄像头拍到的唇形及语音推算出准确的指令。并且在这期间系统还会降噪周边的杂音,通过几项技术相结合,准确率提升到了95%。

该系统支持唇部遮挡识别,即使你带上口罩,车机系统会自动转为单模语音工作模式,并且能比较准确的结合现有线索推算出准确的语音指令。

驾驶员状态检测系统识别准确率达到99.9%以上,并且支持无感登陆、活体检测及异质人脸功能。换句话说,如果你拿张车主已登记FaceID的脸部照片试图骗过系统是不可能的。系统很快就会识别出非活体从而拒绝执行进一步指令。

人脸识别可以检测眼球位置,标识出你现在视线所在位置,如图所示,系统可以清楚的推断出目前你的视线在路面、仪表盘还是中控屏幕。通过算法推断、读懂你的眼神,避免危险的发生。系统中默认的不良动作还包括打电话和吸烟。

接下来咱们来看看AutoX推出的RoboTaxi自动驾驶汽车,该车由一台大捷龙改装而来。AutoX致力于打造无人驾驶核心大脑的软硬件一体化系统。 通过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和大量的中国复杂城市路况的数据,自主研发L4/L5级别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AutoX第五代系统Gen5, 具有超过50个最先进的超高分辨率车规级传感器,具备整车一致性,大大提升安全性能。车顶为360°激光雷达,搭配360°摄像头、360°毫米波雷达以及IMU、GPS应对大量的中国复杂城市路况。

截至2021年,RoboTaxi已经成为中国首个面向公众开放的无人驾驶整车(深圳)、迭代至第五代Gen5、实现全球首个中国城中村复杂道路上整车完全无人驾驶。

本届车展阵仗最大的就是主场作战的广汽集团,其他厂商也都拿出了自家的最新技术展示给大家。很明显能感觉到出近几年的车展新技术方向慢慢向智能化、便利化、新能源化。传统意义上“汽车”这个名字越来越像智能手机方向靠拢,老派朋友可能会感觉有些唏嘘,但我看到更多的朋友是接纳并拥抱未来的,你属于哪边呢?更多技术方面深入解读文章请点击这里关注我们的技术频道。(文/图 汽车之家 王申)

来源:汽车之家


欢迎分享,(联系站长:577211782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